注冊

怎樣收藏紫砂壺 光貨和花貨誰收藏價值高(10)

  明清時期是紫砂發(fā)展的鼎盛期,紫砂花貨藝術的高手名師層出不窮,優(yōu)秀的花貨藝術品也是層出不窮,一些文人雅士為之傾倒。在今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,陳鳴遠作宜興紫砂壺南瓜式壺拍出了842萬港元。該南瓜壺采用團山泥。壺體為南瓜形,壺蓋為瓜蒂狀,壺嘴由瓜葉卷成,壺把則是瓜藤。壺身筋囊生動自然,壺嘴、壺把造型和諧統(tǒng)一,葉脈藤紋刻畫逼真,極為自然可愛。

  紫砂的可塑性,賦予了藝術家對線條的無限追求,可剛可柔,可繁可簡。造型也賦予了觀者無窮想象。蔣蓉的花貨,以果品居多,花生、核桃、菱角,也做筆洗、荷葉盤。朱可心的花貨,多樹樁、松竹梅。裴石民的花貨與蔣蓉類似但也有區(qū)別。曾經(jīng)跟蔣蓉學藝的汪寅仙,在“松竹梅”、“梅樁”、“南瓜”、“桃子”等系列上也都有了不少的創(chuàng)新。如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壺,壺身為圓竹段,竹節(jié)壺身采用傾斜的曲線,提梁把手為雙枝交叉,其竹稍延長線化于壺身竹節(jié)之中,給人以流暢抒懷之感。

  前幾年光貨受歡迎這兩年花貨價格稍高

  在前幾年的收藏市場上,光貨往往比花貨更受歡迎。許多人都是通過喝茶、泡茶、茶藝來認識紫砂壺的。而在上世紀90年代,中國臺灣地區(qū)的茶藝熱進一步帶動了紫砂壺收藏熱,這波市場熱主要追捧當時宜興紫砂當代名家,如顧景舟、裴石民等大師的紫砂壺制品,這些大師的光貨作品被炒作到一定的價位,一壺難求。像1997年的成陽文化藝術基金會紫砂專場拍賣會上,光貨占據(jù)著非常大的比例。

  分析其緣由,花貨往往嬌嫩,泡茶不實用、不好清洗也不好親近把玩。但隨著人們對紫砂壺文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,特別是“線條變化”的諧調流暢,“形神兼?zhèn)?rdquo;的生動傳神,不但是衡量光貨的美學標準,也同樣對于花貨造型適用,“脫盡人巧殊巧工,神工鬼斧難雷同”,于是,讓人們看到了花貨的市場前景。這兩年又出現(xiàn)了花貨比光貨價格更高的現(xiàn)象。

  其實,花貨精工細描、光貨簡單大方,所以造型孰優(yōu)孰劣是不能一概而論的。光貨與花貨各有工藝個性或藝術審美特點。沒有光貨的基礎,花貨絕對做不好。沒有造型理念的人,花貨作品不耐看,細看缺乏味道。好的光貨不容易做,真正做好更難。

相關閱讀推薦:
紫砂壺 收藏紫砂壺 怎樣收藏紫砂壺  史上全明星資料
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
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,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。
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
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,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。
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
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(xiàn)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。